E-mail

找准自身定位 尊重市场法则 ——浅析我国甲醇行业的处境与出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化工能源日渐紧缺,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甲醇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和新能源,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甲醇单位成本的逐步降低,用甲醇作为新的石化原料来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尽管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甲醇生产能力过剩,并且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甲醇市场的波动,但由于我省(我国)相对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作为C1化工基石产品的甲醇,一方面自身要不断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耗和成本;另一方面应不断开拓其新的应用领域,大力生产和发展其下游产品。

甲醇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由甲醇出发可以制造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例如:甲醇氧化制备甲醛、甲酸;甲醇羰基化制备醋酸;甲醇脂化可以制备各种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氨基甲酸甲脂等;甲醇胺化可以制备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甲醇氯化可以制备甲基氯化物;此外甲醇还可以制备碳酸二甲酯、甲基叔丁基醚(MTBE)、吗啉等。二十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推行无铅汽油,作为汽油添加剂的三乙基铅被MTBE代替,带动了甲醇生产与消费的迅速增长。目前,甲醇的深加工产品已达120多种。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已经和正在通过煤炭制作产品来替代或补充石油能源,用煤炭代替石油有两条途径:一条即所谓“煤变油”;另一条是以煤为原料生产车用燃料甲醇系列产品等。

我国以煤来制取甲醇,大多采用煤基路线,即绝大部分采用合成氨联醇法进行生产,其合成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且正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但与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属于清洁生产,对环保影响很小)在规模、生产工艺、环保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甲醇汽油在环保性和安全性方面尚须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甲醇下游产品的延伸和使用也直接影响和左右甲醇的发展进程。

近几年安徽乃至全国甲醇发展很快,产能和产量迅速增长,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甲醇成为遭受重创的行业之一。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甲醇行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加之受低价进口甲醇冲击(主要来自中东和新西兰等地),行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就连文莱这样的国家也瞄准中国市场,今年5月25日首批万吨甲醇已进入中国,最近又加大投资6亿美元,加大甲醇产品的生产,每年出口量85万吨,伊朗近年来加大在华甲醇投资和出口份额等。

近两年来我国甲醇市场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开车率不足40%,我省行业全年开车率也未达到50%,甲醇产业出现全面亏损局面。由于甲醇是氮肥的联产产品,不能因市场情况而随意停产,所以甲醇的亏损严重拖累了氮肥企业效益。再者甲醇下游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价位波动且低迷。作为甲醇汽油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甚至在部分省(山西、陕西)封闭示范运营,但甲醇汽油就整体而言:其一是无身份证;其二是欲干不能;其三是欲罢不忍。凭借巨大的生产能力和丰富的煤炭资源,甲醇曾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从去年开始中国甲醇遇到了一个劲敌——中东国家生产的甲醇。中东甲醇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占上风,就是中国市场他们已经打进来了。如何面对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甲醇的冲击,谋求中国甲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业内广泛关注的课题,我们应当知此知彼,作好自身定位,依据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采取相应的对策。

1999年中国甲醇产能368.4万吨,2009年已达到2800万吨年均增长率25%,2008年中国进口甲醇143.4万吨,到2009年甲醇进口猛增到528.8万吨,进口甲醇份额已占国内市场1/3的份额。2008年国内甲醇市场价为3000元/吨~3800元/吨,而进口甲醇到岸价只有1600元/吨~1700元/吨(最低仅1200元/吨)。中东与俄罗斯产量很大,自身用量不多,主要是出口,就是瞄准中国市场,他们生产1吨甲醇大约用1000m3天然气,其完全成本仅有1100元/吨,如果采用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实际生产成本甚至低于100美元/吨。

我国甲醇生产主要原料是煤,其次是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煤制甲醇约占产能61%,按每吨甲醇需用煤1.5 吨左右计算,国内甲醇完全生产成本要在2200元/吨左右。国外甲醇规模大多在超百万吨以上(日产5000吨),而我国规模偏小,国内百万吨大型装置目前还停留在设计和图纸上,且装置水平尚有差距(包括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比均有差距)。

我国甲醇行业的困境可以说是由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交织相融的结果而造成的。

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另一方面是许多地方还在逆势而上。可以说在大干快上热潮中,部分政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不管是媒体如何呼吁,还是国家发改委怎样下文件,甚至被总理点名,但这种几乎是自杀式的状态却谁也拦不住。这下可好了,中东甲醇进来了,甚至连文莱甲醇都进来了,这让国内甲醇行业算是彻底清醒了,大会、小会都是反省,什么成本不如人、规模不如人、技术不如人等等,都知道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当然在当今国际市场实行贸易壁磊那是不可能的。

严格讲我们应当冷静思维与反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面临这种形势,使我们应当找准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定位,严格尊重市场(国内外)法则。实践证明:谁不尊重市场法则,谁就要吃大亏。目前,应当亡羊补牢,重点在于措施是否有力、落实能否到位。

一方面,限制落后,治理过剩。这应当是目前乃至“十二·五”期间不折不扣的一条主线。应当“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科学引导。即便在经济增速下滑,行业遇到冲击的特殊时期,也应坚持这一主线。

另一方面,调控如治水,堵疏兼济,方可取得更好效果。在治理产能过剩中,在“疏”的方面,如企业转产服务、工人培训再就业、园区新产品开发等。相关政策应当跟上。其实按下“暂停键”,并不是“一刀切”。今后国家将稳步开展煤化工(包括甲醇在内)示范工程建设和投产验收评价工作。

国家要实行统筹规划,加大制约力度,严格控制产能,重点是政府与企业要统一认识,协同一致,以大局为重,为此要尽快制订行业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严格审批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同时要集中精力加大大型装置(技术、设备、催化剂、材料等)的研发,推动大型国产化装置尽快投产。加大对甲醇汽油研发和推广力度,诚然需要相应的扶植政策予以支持。

甲醇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工起始原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化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要加大甲醇本身和下游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在突出产业链的同时,更要强调环境、资源、效益的协调性。对于甲醇行业,真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遍地开花难称美。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惟有花开有序,方能春色满园。

*注:作者系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省化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页    专论与综述    找准自身定位 尊重市场法则 ——浅析我国甲醇行业的处境与出路